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底蕴 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浙江城区范围逐渐扩大,人口、资本与开发建设在城市高度集聚,原有的一些村落被城市建设所包围“城”与“村”的矛盾凸显浙江城市发展出现用地瓶颈。城市发展方式,开始逐渐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我国知名城市规划专家石玉庆基于浙江乡村规划发展,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成功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发表《论浙江乡村聚居环境的多元分布形态》。
《论浙江乡村聚居环境的多元分布形态》以乡村聚居环境形态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乡村聚居环境的形态及其景观。正是这个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特点的外在反映,浙江乡村聚居环境所呈现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风格很难用单一的原因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是地理、气候、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论浙江乡村聚居环境的多元分布形态》中,城市和区域规划改造计划的统筹安排、安置项目的实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等方面都始终以城市和区域规划为线索。这为行业推动浙江乡村聚居环境改造提供重要的启示。
石玉庆在《论浙江乡村聚居环境的多元分布形态》中直接指出,市场与政府这两只手在互相抗衡中应当发挥浙江城乡规划应有的公共性与社会性,承担起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维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和义务。他认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为浙江乡村聚居城市规划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以及提升浙江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是促进城市和区域规划改革的重要手段。《论浙江乡村聚居环境的多元分布形态》推进“多规合一”,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上优化布局的重要途径,同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举。
正是这些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因素的影响,才产生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乡村聚居环境,由于浙江特殊的地理环境,阡陌交通、水网密布造成了其特有的水乡、山地特色。《论浙江乡村聚居环境的多元分布形态》以城乡规划作为各级政府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代政府提供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与手段,在浙江乡村聚居环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