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心声|霍勇:完善与慢病管理相结合的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制

2023-03-07 16:48   来源: 中国城市网    阅读次数:4712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新冠疫情让我们认清了其建立的必要性。“保健康、防重症”是“乙类乙管”阶段疫情防控的重心,重视和完善与慢病管理相结合的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及社会带来的伤害。

  提案内容

  为促进全民健康国家战略实施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建议从多个方面完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的慢病防控预案机制和常态化管理机制,提出《关于完善与慢病管理相结合的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制的提案》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预防、控制、化解、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重要职责。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结合全民健康国家战略实施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建议从多个方面加强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的慢病防控预案机制和慢病结合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病患者与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关系密切。慢病患者的抵抗力比健康人差,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更大,而一旦感染,转变为重症或发生死亡的比例较高。

  “保健康、防重症”是“乙类乙管”阶段整个疫情防控的重心,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其病情复杂程度和重症和死亡风险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在疫情高峰时期,给医疗卫生系统和全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继续落实“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同时,总结经验,应建立和慢病相结合的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完善基础慢病常态化管理机制,以最大程度降低此类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重点脆弱人群及全社会带来的伤害。

  改进建议

  01加强预防和临床紧密结合,针对疾病建立常态化合作和联动机制

  加强“医防结合”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防结合工作机制,加强各层级公共卫生医师的慢病管理临床能力规范化培养。布局建设慢性病和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基地,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充分使用基层医疗人员队伍。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慢病管理常态化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植入疾病规范诊疗路径要求,提高联动效率和质量,促进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相互渗透,医疗资源与公共卫生资源相融合,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互通互联,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02做好慢病人群数量排查,摸清底数

  慢性病的防治和筛查依赖于基层卫生管理,需要利用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网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乡镇(社区)家庭医生、养老机构等定期对60岁以上人群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删除)、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慢病患病情况以及健康状况进行统计,摸清底数,早筛查,早干预。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的工作模式,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重症的发生,同时加强演练,确保在重大卫生突发事件来临之时,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救治。

  03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设

  强化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健康信息守门人功能等;加强解剖教学用房等设施建设和呼吸机、ECMO、移动CT等医学设备配备;加快发展、完善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建设,针对老年人开展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提供线上问诊、开药、药品配送到家的诊疗服务,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